《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印发,中国应急通信市场呈供不应求趋势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划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成效,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目标。此外,规划还着重提出要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1、“十二五”以来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整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较“十一五”分别下降92.6%和21.8%,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9%和25%,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和报告病例分别下降48.5%和68.1%。
具体来看:1)受灾人口总体呈下降的态势。2011年,全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29321.9万人次;2016年下降到6877.5万人次;2017年上半年受灾人口为4557.6万人次。2)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近三年损失变化不大,均保持在900亿元以下。
综合来看,尽管我国自然灾害的受灾情况有所改善,但每年仍有超半亿的人口收到灾害的影响,每年因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仍达数百亿元。
图表1:2011-2017年中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单位:人,亿元,万人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应急通信的需求
应急通信是自然灾害中民生的基本保障,应急通信设备是在然灾害中的基本需求品之一。
目前,我国县级以上的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数量共449个,地震应急部门共449个,水利应急部门共456个,交通应急部门共449个,按照每个部门配5-10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2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共需要1.4万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3606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另外,全国共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万多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按照每个部门配置2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2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综合来看,全国在应急领域共有约4.5万个用户,需要10万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9万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需求规模在5亿元以上。
3、应急通信的供给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应急通信中标/招标项目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应急通信招标/中标项目数为87个,项目金额合计为19897.92万元。其中,中标项目数为50个,金额为10809.18万元;招标项目为37个,金额合计为9088.74万元。由此来看,我国应急通信的供给规模仍较小,与需求规模相差悬殊。
图表2:2013-2016年中国应急通信供给情况(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应急通信行业发展痛点
(1)响应速度慢
目前,应急通信的手段主要是应急通信车,而应急通信车一般都集中配置在省中心,部分省份会在地市级配置少量的应急车,当发生灾害后需要从各地调集车辆,受到道路条件、距离等限制,难以保证响应速度。
(2)共建共享差
各通信运营商之间缺乏有效联动机制,都是各自保障自己的网络畅通,如果能建立一套应急机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最大程度实现运营商之间资源的共享,将会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
(3)缺乏技术手段
灾时主要依靠抢通地面光缆+卫星通信这种模式,而卫星通信则主要依靠卫星通信车和卫星电话,但卫星电话主要采用的都是国外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如海事卫星、铱星、Aces等系统,资费较高而且由于是国外的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安全方面的问题,不适合部队、政府等有保密要求的部门使用。另外,便携式以及可空投的通信设备相对较少。
(4)互联互通差
不同运营商或者同一运营商的不同应急车,所采用的设备接口也各不相同,这样不利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应急通信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应急通信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应急通信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