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保障房明年起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迎来契机
日前,福建省出台《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规定明年起,全省政府投资的公益项目、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以及厦门、福州、泉州等市财政性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末,全省4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福建省将围绕绿色住宅小区、绿色保障性住房、绿色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生态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路灯节能改造、村镇太阳能应用和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选出100个示范项目,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容积率奖励等方面赋予优惠政策。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猛,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绿色建筑迎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评出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7581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694项,建筑面积为7066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48项,建筑面积为515万平方米。
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按地域分布,基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和项目面积较多。
图表1:2012年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地域分布(按项目面积统计)(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住宅建筑项目为391项,建筑面积为520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48项,建筑面积为2361万平方米;工业建筑3项,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
图表2:截至201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类型(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不过,在我国绿色建筑规模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绿色建筑相关主体的能力、资质、水平较混乱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绿色建筑咨询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完善准入机制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建筑方案中采用被动节能技术较少,优化措施较少,造成主动节能措施运用较多,有技术堆砌倾向;专业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配合不够和谐,造成相关技术不相匹配;有些项目设计前期对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考虑不足,后期被动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后造成增量成本较大。
总体而言,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能效标识的建筑项目规模相对其他国家较小但是发展较快。发展程度低同时意味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市场空间巨大。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