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吃不准种:从政策看“转基因大豆”安全性
进口转基因大豆只因国内自给不足
由于规模效应不足,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导致大豆自给率较低,目前约40%的大豆需要进口;在含油量方面,国内大豆也比不上进口大豆,这也加大了对进口大豆的需求量。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5838万吨,较上年增加了655万吨。
2009-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转基因大豆安全与否?
对于批准进口的三种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官方回应称“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发放安全证书”,而民众对此仍存疑虑。特别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一份与肿瘤高度相关的报告,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事实上,早在2010年,俄罗斯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的联合实验就已经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动物将失去繁殖能力。而在国内,在没有安全性实验的情况下,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又是如何保证的呢?
只准吃,不准种?
另一方面,即使是通过了进口批准的转基因大豆,国家却并不允许种植,并且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境内种植,即“只准吃不准种”。在“只准吃不准种”的背后,前瞻分析师认为,除了出于对物种生态环境的保护外,更多的是国家对于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并没有定论。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在安全性没有结论前,转基因大豆致癌的说法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好。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