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 嘀嘀不能盈利 打车软件盈利模式分析
如何攫取客户(乘客)剩余价值
提高产品单价是攫取客户剩余价值的最好方法,但对于打车软件来看,打车价格是不能控制的。要想从用户攫取价值,还是回到基本的供求关系上。在日常的打车需求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打车高峰期,不容易叫到车;二是在一些偏僻地区,出租车少。你所在的区域可能等半个小时,不会来一辆车,是不是可以“悬赏叫车”,加价10或20元,附近出租车不是绕道而行,接上你呢?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涨这是市场规律。传统守株待兔叫车方法实现不了这种功能,而叫车软件可以轻松实现。从市场角度讲悬赏叫车更符合经济规律。
拓展需求
拼车在国内早就出现了,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的哥们主动招呼,机率太低了。如今专门的拼车软件已经出现,如:北京的彩虹拼车软件。
例如:两位乘客分别打的到机场是60元,拼车后每人只出40元,的哥可多赚20元。彩虹的软件做法是,乘客把起始地点发到彩虹数据,由大数据平台进行匹配,找到两个相同路线的乘客进行拼车。打的软件也可以实现类似功能,在原有服务基础上拓展需求。拼车可以实现规模效应,或者提高乘车效率,不管是规模效应还是提升效率,都可以实现增值。
通过悬赏叫车和拼车服务,可以实现价值链内部增价,这也是打车软件应有的市场价值,实现了打车软件的造血功能。增值部分用来维系的哥和乘客,但能否实现盈利,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至少可以大程度消减补贴成功。
如何从通过合作获取剩余价值
从现阶段来看,打车软件本质上讲采用了免费模式,打车软件大数据服务平台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不能直接转化成利润,而转化成了数据资源和流量资源。这些资源如何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盈利,是打车软件公司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开发这些资源更多需求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
POP广告
POP广告意为“购买点广告”或者“点对点广告”经常用于销售终端,凡是在商业空间、购买场所、零售商店的周围、内部以及在商品陈设的地方所设置的广告物,都属于pop广告。在传统销售领域,终端被誉为零之王,POP广告则被称之皇冠上的珍珠。有营销专家号称,只要有适合的POP广告策略,就有可能让顾客自动走到你的柜台。
传统互联网经济最典型的盈利模式就是免费+广告。百度、歌谷、360、腾讯都免费模式下广告盈利的集大成者。打车软件如果采用传统广告模式与其它APP相比不会有优势,如浏览器、应用商店、安全软件、视频软件等。打车软件也是典型点对点服务,乘客在乘车过程利用碎片化时,预先了解目的有哪些吃的、玩的、用的等是可能的。LBS是更多的是当前位置服务,打车软件实现的是目的地位置服务。机场是主要的出行场所,如果在乘车的过程中已经知道机场哪家餐厅有优惠,乘客在下车后,可能会直接来到店面。这就是POP广告在打车软件中的典型应用。
经营乘客
打车软件积累大量乘客资源,怎样把乘客变成客户,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就象电影卡、购物卡一样,也可以有打车出行卡,通过充值赠送、员会优惠、分时优惠、特定地点优惠等众多促销活,提高打车软件与乘客的粘性。会员制的出现,使乘客转化为客户,成为打车软件公司的客户资源。如果客户粘性足够强,就可以影响客户出行决策。从深圳到上海有多家航空公司选择,如果打软件推出机场优惠活动,深圳航空与打车软件合作,到机场打车减免,客户选择深航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使普通乘客成为打车软件公司的客户,利用客户粘性,通过与其它相关公司合作就可以实现客户资源导出,实现盈利。
经营出行
每个人出行会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每次出行业都会伴随着各种商业服务。假如对客户出行活动进行分解,每个人的出行都可以分为若干段。如:以购物为目的的出行,从家到商业中心再到家,这样三段,在这三段中客户可能需求的服务是交通、购物、饮食等。如果打车软件公司把改善客户出行体验作为经营目的,相关商家与打车软件合作机会就会大增加。例如在XX购物节,客户满载而归,如果有搭车补贴,血拼后的疲惫免除挤公交的烦劳,是不是更美妙的出行体验呢?
盯着客户出行,以打车服务为纽带,与众商家合作为客户提供完美出行体验是打车软件天然的竞争优势。打车软件公司有没有能力改变客户出行计划呢?完全是可能的。都市生活周末是重要的出行窗口,往往是全家总动员,看电影、去景点、做运动等等,交通工具的选择却成为一个大麻烦,开车为停车位而烦,挤公交觉得不太方便,打车太贵。如果有出行套餐把行、玩、食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完美的出行计划,也是不错的选择。
经营客户的出行,通过合作,就相当于把打车软件产业链向前或向后延伸,增加产业链上的利润池。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