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建设“热”的冷静思考
2013年3月,拉萨市旅游局副局长王平介绍,今年拉萨市将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推进三大景区的开发建设,启动夺底、桑木等乡村旅游项目,预计全年将完成建设类投资2.63亿元。
2013年,贵州省旅游工作重点是全面实施《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将重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发展平台。今后五年,贵州省将把建设100个旅游景区纳入全省“5个100工程”,旅游业进一步融入全省主战略,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依存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推动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应该按照以点带面、抓重点促全局的要求,要重点抓好黄果树、遵义、茅台万峰林、西江苗寨、多彩贵州城、天河潭等20个旅游综合体和示范性景区的建设。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976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5573家。旅游景区已成为居民旅游消费的热点之一,景区收益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5.54亿人次,平均每人到景区游览约2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在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分析认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景区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日趋多样化,以求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景区发展不仅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开发与经营(管理)模式,现具体介绍其中的三种,以供参考。
一、碧峰峡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分析认为,“碧峰峡模式”又称整体租赁模式,其特点是将旅游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由政府统一规划,授权一家企业较长时间地(最长为50年)控制和管理,组织一方或多方投资,成片租赁开发,垄断性建设、经营、管理该景区,并按约定比例由景区所有者和出资经营者共同分享经营收益。概括的讲,即“国家所有、政府规划、企业经营”,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的旅游开发模式,因四川省雅安市政府采取整体租赁的模式将碧峰峡交由四川省著名的民营企业——万贯集团开发经营而得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分析认为,碧峰峡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成功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创新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解决了资源开发的资金问题,并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发展旅游景区;政府统一规划,企业长期经营,确保对旅游资源的有力保护是碧峰峡模式成功的基本前提。经营权的转让是否会导致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是关于民营企业介入国有资源发展争议的关键。政府对景区实行统一规划,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政府的统一规划,在保护景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对景区进行高起点、高规格的开发建设,规范化管理,以此确保投资收益。“碧峰峡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新时代旅游方式的不断变化,碧峰峡模式自身也在做不断的调整,甚至有了新旧之分。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