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腾讯云进化论

分享到:
20 锦缎 • 2021-11-09 11:23:48  来源:锦缎 E4020G0

作者|元正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穿越周期不断繁衍壮大、持续生机盎然。当周围的营养、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时,生物体就要改变自身基因表达状况,以调整体内执行相应功能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改变自身的代谢、活动等以适应环境。在生物学中,人类之所以选择性胜出,很大程度体现的就是这种能力。

这是所谓“适应性基因表达”效应,也可称为适应性进化能力。

还原到商业社会,每家伟大的公司,都有独特的基因。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科技商业史上的符号性公司串联观察,某种意义上呈现的就是企业家精神的适应性进化能力。

当下,商业与科技周期正处于新一轮剧变态势之中,如何深入理解一家公司的适应性进化能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体现在投资领域,这将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比如腾讯,很多人都说它C端为王,不擅B端,对其产业互联网前景较为谨慎。事实究竟怎样?落定在时代大框架之内,以腾讯创新业务基本盘——云业务的进行时为参照系,可以客观还原出这艘产业巨舰的“B面”,进而透视其真实的适应性进化能力。

1

图源:摄图网

时代框架

中国经济未来的底层韧性,将来自基于新型实体经济的科技与消费升级的共振,这也是未来一个中长周期最大的投资机遇所在。

通过以下三个基本维度,使得这一基本逻辑不难理解:

【1】周期必然。

一个基本常识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投资、消费与出口。过去经年,中国经济先后受益于城镇化与加入WTO(全球化)两波历史周期红利。随着常驻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以及国际贸易的日渐云诡波谲,传统固定资产投资与中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出口均面临着可预期的强周期桎梏。

在此背景之下,在三驾马车的排序中,消费将成为托举经济的更优先级选项。

这一草灰蛇线已在过去一个时期体现的颇为明显:从地产、教育与医疗调控,再到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的提出,指向的都是从最核心的领域到最大的范围内,破除压制消费的障碍与壁垒,修复并激发消费动能。

这是最朴素的供需关系的逻辑:有消费动能才有真实需求,有真实需求才能做大更高质量的供给这块蛋糕。

【2】竞争规律。

过去100年间,整个世界经济模式实质是基于国际产业分工的共生模式。这一模式将三类不同国家紧紧绑在一起:消费核心国—制造核心国—资源核心国。

作为制造核心国,从中国产业视角出发,只有完成从制造核心国向消费核心国的过渡,中国产业经济才能不受制于人,进而得以重新带动全球其他外部经济体的有机发展。这不仅是一种主观选择,更是一种产经发展的规律使然。

这种过渡不会自然发生,它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带动实体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时代进入技术密集型时代。这意味着,中国实体经济需要从“制造”全面拐入“智造”,最终在未来一个周期内彻底突破微笑曲线的底部,向高附加值经济形态迈进。 

1

图:产业微笑曲线。来源:网络。

【3】路径使然。

另一重显而易见的逻辑是,根据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底层逻辑正在重构,以新型电力基础设施为底座,实体经济将从以机械驱动的机器工业时代,进入以数据驱动的机器智能时代。一个客观数据还在于,截至目前,全球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已经突破1000亿GB,并仍以指数型态势上升。

反馈到实体经济领域,基于绿色算力与软硬一体式架构的数智化已成为历史必然。这将是新周期中,一家公司、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体表现。

1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房地产行业,2020年规模为17万亿元,GDP贡献为7.3%,也就是说2025年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比肩两个房地产市场的规模。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带来消费的升级,以此引发同频共振,托举中国经济实现更长足的发展。

以上,时代框架昭示着产业经济创新范式的巨大转折,也指引着适应性进化能力的适配路径。具体到一家公司上,捕捉这种新的范式与能力,我们至少需要具体还原到三重细分能力之上:

●认知能力

●技术能力

●架构能力

01认知能力

认知决定路径。凡能够成为一国甚至全球型科技公司,都不是用“运气”二字可以解释的,这种必然性中的很大一部分,都隐含在它的认知能力中。

比如腾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这一愿景及使命取向,便预示着它的路径走向。这在很多人看来平平无奇、近乎口号的8个字,恰是腾讯对于时代框架认知的最高凝结,是其适应性进化能力的底层逻辑:

以史为鉴,腾讯自1998年成立至今23年间,其核心能力的构建,贯穿PC、移动、产业互联网等迄今为止整个社会经济数智化过程。这一过程里,形成了腾讯最深刻的印记:连接力——基于QQ与微信两大社交平台对10亿级用户的连接。

连接力,相当于物理世界中的“引力”在生产关系领域内的表达,是腾讯嵌入实体经济的战略基点与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赋予它直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本质的认知能力,这集中体现在其独特的产业互联网战略模式上,即:不止于To B ,最终要实现C2B2C。

相较于当前主流的To B产业互联网模式,C2B2C模式更具全局性与客观规律性:

“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的模式。在实体产业的发展中,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和供给习惯以生产方视角,但无论是B端企业、G端政府,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C端用户,C2B连接带来以用户为依归的价值观,把消费者变成企业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李强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实践路径中,腾讯不止于对B端的数智化助力,在将C端的know how输出给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数智化变革同时,还在工具甚至平台层面上,提供云服务、公众号 、小程序、支付、企业微信等连接器,实现消费者和企业跨越线上线下、跨越时间、跨越场景的连接,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终实现C2B2C的闭环。

C2B2C是一种更具韧性的逻辑模式:实质上,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最终的反馈落脚点都是最为广泛的消费者群体,都要通过消费的实现予以确认,以不断反哺技术进步,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协同式螺旋上升。

3

图: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环。来源:网络

随着产业部门与消费部门彼此的博弈更为均衡、健康,也就意味着科技与消费间双向循环的通畅,从小的消费者个体到大的产业部门都将因此普惠。这样的预期,对应的也就是完整意义上的“科技向善”的内涵了。

诚然,纸面的认知无所谓认知,它必然要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与结果上。复盘过去一个时期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实践,实质整体上是要领先于整个产业的节奏:

如我们所知,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在2018年中期逐渐在互联网产业内部兴起,并被称为“互联网的下半场”。而在更在早的2017年,马化腾就表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是制造业,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力。随后,马化腾还提到工业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也就是从2017年开始,腾讯的主营板块中,非游戏业务占比逐渐逼近并突破50%,至2020财年占比已经达到68%,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成为稳定的第二大营收来源。

另外从腾讯技术储备演进图谱中也可以看到,从2017年开始,其全球云计算专利申请开始呈直线上升趋势;直至2019年腾讯全球云计算专利申请数量超越华为、阿里,成为中国第一。截至目前,腾讯云市场份额国内排名第二。

3

图:中国云计算大厂全球专利申请趋势。来源:知产宝数据研究中心

到了2021年4月,腾讯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事业部”(简称“SSV”),首期投入500亿元门,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数字化的重点投入。

02技术能力

上文已经带过,作为“数实融合”的战略支点,腾讯的云计算业务的技术储备反映在知识产权维度,同时在新基建、连接和生态已经构建了同领域内的比较优势。但这终归是抽象的,审读、验证腾讯“数实融合”技术能力,还要回归到具体的产业案例之中。

5

图:腾讯云计算基础技术专利趋势。来源:知产宝数据研究中心

根据对具体案例的观察,在“数实融合”实践中,腾讯云技术能力主要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服务中国实体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能力。

从数字上看,腾讯云搭建了亚洲最大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器数量超过百万台,开发者数量超过200万人,设有4个AI人工智能实验室、7个安全实验室,在全国范围设有本地化的销售和服务机构,涵盖各个细分领域自有行业解决方案产品超过300个,合作伙伴9000多家,服务企业逾40万家。

作为普通人,最直观认识腾讯云基础设施能力的案例,当属我们日常必用的健康码。这样面向最广泛受众的基础设施能力,实际并不应然只属于C端,它在B端有着自然的延展。以几个具体案例来说:

某大型建筑央企,年底给农民工兄弟发工资是问题,绝大部分欠薪问题出在管理上,出在中间的包工头和分包商身上。传统的软件服务商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微信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实名认证,能够实名管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支付进行农民工的薪酬支付问题。

再比如数以万计的检修工人的检修工作单,如果通过ERP系统管理,培训和配置的实施难度很高,而且传统应用系统的架构很难支持数以十万计的并发。但是微信小程序就能够非常简单便捷的解决问题,只需要开发一个维修订单的表单用小程序的方式发布即可。

印证腾讯“数实融合”基础设施能力的一个更直接的案例,是在智慧零售产业。这是一个用户基数与产品供给最广泛的产业领域。作为服务深度应用企业之一,太古可口可乐(中国区)很有发言权。

该公司CIO冯柯在刚刚结束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对腾讯云服务评价说:“这对于在中国内地市场有7亿多消费者、200多万个门店的太古可口可乐来说,能更有效的连接门店和消费者,实现生意的闭环。通过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更精准的匹配消费场景。而这些精准的触达,也帮助未来持续优化门店和消费者运营。”

2、为实体经济构建产业互联网核心入口能力。

在产业互联网新周期中,腾讯能够成为核心参与者的独特比较优势还在于它的核心入口能力——这正是前文所述的C2B2C模式的具体表达。

先以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案例理解这一点:以腾讯文档在抗汛救灾里的具体实践为例。

河南汛情救灾行动中,在线文档《待救援人员信息》在24小时内更新了近300版,访问量超过650多万次,快速响应、无缝衔接了C、B两端需求供给匹配,成为互联网产品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自发共建救助”行动。

这个案例隐含着怎样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这则案例表明,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阶段仍然是最核心的入口之一。可以说,腾讯在消费互联网阶段积累的用户认知,也成就了十亿量级用户对腾讯产业互联网能力的认知。

基于消费互联网阶段积累的用户认知,腾讯云正在针对产业部门形成全链路解决方案化。腾讯云和玲珑轮胎的合作可见一斑:

轮胎产业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大多数公司的销量都在下滑,而玲珑轮胎却实现轮胎销量增长50%的逆势上扬,并且它还是头部轮胎厂商里面盈利状态最好的一家公司。它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是玲珑轮胎借助腾讯云,实现了最彻底的连接——工厂-经销商-消费终端的链接,进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时指导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

2020年7月份上线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有超过300家经销商,30000家渠道合作伙伴和20000个门店加盟店上线了这个平台,让玲珑轮胎能够实时了解几万家所有的供应商不同品类的库存,也能够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构建私域流量来指导和影响轮胎产品的研发,大幅降低库存。

以上述案例为代表,C端与B端的双向认知能力与连接力最终形成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腾讯云为实体产业各部门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入口的核心优势能力。

3、带动产业循环创新能力。

实体产业数智化过程,本身也是创新能力的再度酝酿与表达过程,会带来更大规模的技术融合与升级。作为产业互联网核心参与者,腾讯云服务带动产业循环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显现。

以服务工业和能源等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专门设立了碳中和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会致力于基础研究,在指导腾讯自身的碳中和策略同时,更重要职能还在于外溢碳中和相关科技到实体产业部门。

就在最近,腾讯云与中国电力签署了双碳合作。后者是国家电投旗下的上市公司,国家电投是全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商。腾讯云与中国电力合作的要点是如何利用数字科技帮它实现很多方面功能。包括对分布式能源的实时管控、提升分布式能源的生产效率以及如何鼓励更多的居民消费绿电等。

此外,在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者,双方着力点在于共建AI创新基地。腾讯云为宁德时代创新基地提供数据中心、私有云和AI算法平台等基础设施。同时,双方还将重点对新能源质检领域一系列世界级难题进行AI技术攻关,助力宁德时代提升研发效率、加快电动电池技术能力储备,提高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水平。

案例背后,腾讯的优图实验室提供重要支撑。着重于计算机视觉的优图实验室,在业内无人不知,它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的“隐性AI战队”,支撑起腾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第一梯队的专利排位。

1

图:中国计算机视觉主要创新主体。来源:《人工智能中国专利质量研究报告》

4、解决共性需求和难点的技术能力。

固然百业百态,但不同实体产业部门在数智化的中早期面临的问题还是存在基本共性的,主要体现在4个维度:如何建立更高效的内外部协同组织,如何实现更智能的生产,如何不断优化流程,以及如何促进供应链方面的协同。

具体来说,在解决组织效率问题上,腾讯云与国家电网的合作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腾讯云通过连接的优势——企业微信和小程序——把不同部门的业务流程有效地打通,把与后台不同的系统打通,使得原来跨多套系统、跨部门协同能够便捷的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得到解决。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18万人,日活超过10万 ,预计2021年底可以服务100万人。

在流程优化上,粤海水务与腾讯云合作,共建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包括人、机器、原材料、环境等要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并打通企业的投资、采购、财务、OA等系统,实现一张大屏管理全部生产流程,确保项目进度可视、可管、可控。通过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应用,该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97%。

鲜为人知的是,在水利施工这个行业,工程质量优良率超过70%,就有资格申请这个行业最权威的奖项——大禹奖。而把行业施工的质量提升到超过90%,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篇幅所限,更多实践案例无法一一列举。这些服务于不同细分市场龙头、打造数智化解决方案的案例,所呈现出的产业认同度,已经为腾讯云的技术能力做出了客观的注脚。

03架构能力

认知与技术的比较优势,使腾讯的云服务以及产业互联网战略稳健起飞。而未来飞多高、飞多远,最终还要还原到基于长周期的战略能力上。

具体而言,在技术与产业的耦合过程里,最核心的战略能力在于系统架构能力——产业互联网涉及的要素远比消费互联网更复杂且艰涩,长远来看,它对于云服务的要求将更趋近底层系统。

那么,面向更长远的未来,腾讯云“数实融合”的系统架构能力现状如何,又有怎样的长期考量?通过11月3日召开的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我们对此有了一番最新近的同步观察。

1、遵从产业第一性,让合作伙伴吃肉。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每多引入一个“参数”,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便将指数型上升。“蝴蝶效应”表达的就是这个逻辑。归根结底,产业互联网是一个更大的筐子,在不同垂直领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梳理模式、制定规则不取决于单一技术领先者,而是一个多元治理的结构。其间的博弈程度,远超此前的平台交易经济模式。

本质上看,没有多元共建结构的产业互联网,代表不了一个产业的共识,算不上真正意义的产业互联网。故而,云业务与实体经济的“数实融合”,对于架构能力的最大考验,还是在于对具体的产业领域的know how的融会贯通同时,兼顾好各方的利益。这样的逻辑,是产业互联网的第一性所在,也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在。

本届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对外抛出了腾讯云业务下个阶段的基本战略路径——重点打造一个四位一体的引擎:用户引擎、技术引擎、安全引擎与生态引擎。

前三个引擎,实质是腾讯云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延续与深入,最重要的看点在第四个引擎,即生态引擎上:根据规划,未来三年,腾讯将投入超过200亿资源,培育超过1千家年收入突破1千万的伙伴企业。

这一引擎的潜台词其实在于,通过实际的物质支持与激励,与具体产业从业者深度合作,打穿重点产业集群的know how。这也一如汤道生此前公开所述的那样,要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要和他们一起构建产业互联网的大生态。

透过汤道生所阐述的新一阶段战略构想可见,腾讯云对于数实融合、产业互联网系统架构战略的参解与能力表达,是充分建立在对产业第一性的理解之上。

在具体的产业合作案例中,腾讯云也在实践这一点。比如在于三一集团子公司树根互联的合作中,腾讯云的运算平台或者PaaS平台能够更独立、敏捷的让后者在上面搭建它的应用。在腾讯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李强看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明确的界限,才会确保长期生态的繁荣。不能既做平台又下场做应用,这个界限我们自然心里是要清楚的,也是这么定位的。”

2、数实融合的底层架构逻辑:新基建+技术+连接+生态,持续做强比较优势。

新基建、技术、连接(既有比较优势)与生态四个方向的持续进化,是腾讯云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优势,也一并构成其当下及未来一个时期数实融合的底层架构逻辑。这一系列逻辑的具体表彰,前文已经阐释。

为夯实底层架构逻辑与比较优势,在当前的数实融合实践中,腾讯副总裁李强把腾讯云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的策略分解为深耕行业、培育灯塔与联合创新三个动作。

深耕行业的意义显而易见:工业与服务业涉及到20多个子行业,行业间差异显著,腾讯云正根据每一个细分行业的特征,设计内部的组织架构——无论是前端的销售、服务,还是事中的产品交付以及如何拉通后端的研发,进而得以更加深刻理解每个行业的痛点和需求。

培育灯塔是指:广泛地与各个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因为头部企业基本标示着在该领域的最高数字化转型水平和管理水平,与他们合作有助于腾讯云更好了解行业同时,可以实现提纲挈领、广泛兼容的更高效率。

联合创新则有助于提升腾讯云的产品服务对行业的适应化能力,比如前文提到的与宁德时代的联合创新合作,一旦结出成果,将对大多数的锂电池行业都有指导意义。

马化腾这样说:“数实融合”要“兴实业、做实事、靠实干”。以我们的观察来看,腾讯这艘产业巨舰,在越过消费互联网重重巨浪之后,面向助力服务实体产业、构建产业互联网这项新的历史使命时,所表现出的姿态是实事求是。而这样的诚恳,也是腾讯的“B面”真实的模样。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作者:元正

本文来源锦缎,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1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腾讯云 AI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锦缎
财经自媒体
719368
关注
719
文章
11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