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8年我国危废处理行业技术应用分析 资源化为主流

分享到:
20 温程辉 • 2018-07-03 18:40:22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4439G2

 2018年我国危废处理行业技术应用分析 资源化为主流

危废,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化学工业、炼油工业、金属工业、采矿工业、机械工业、医药行业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各行业中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不尽相同,且成分也很复杂,故适用于每种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不尽相同。

图表1:危险废弃物详细分类

危废处置资源化为主流

我国危废处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具体包括综合利用、处置和贮存,危废处置工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无害化和资源化。

图表2:危险废弃物处置方向

在危废处理行业中最先发展起来、形成成熟商业模式的是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对资源化利用价值较高的工业废物,危废企业一般采取付费收集模式,当该等废物运送至资源化生产厂区后,经分类后,采取预处理、精细净化、原料提纯和合成反应等工艺生成资源化粗产品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深加工出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产品。

国内可资源化危废主要包括废金属(含铜废物、含镍废物、含锡废物等)、废有机溶剂、废油等,其中,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对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产生的工业废渣则根据其性状选择高温焚烧处置或稳定化/固化后进行安全填埋;资源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则通过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等方式,实现回用或最终达标排放。

图表3:我国危废产品处理工艺

2016年,有数据备案的我国产生的5587.8万吨危废中,综合利用量2823.7万吨、处置量1605.8万吨、贮存量1158.3万吨,即资源化、无害化及贮存比例分别为50.5%、28.7%和20.7%。其中主要废物包括废酸废碱、石棉、无机氰化物等,而危废产生集中于化工、有色与轻工等行业。

图表4:我国危废处理技术结构(单位:%)

无害化处置存在产能缺口

对不可资源化利用或可资源化利用价值极低的工业废物,危废企业一般以收费的形式进行收集处理。根据《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危废无害化处置技术可分为预处理技术和处置技术,其中,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固化/稳定化等;处置技术包括焚烧和安全填埋等。

2008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统计,是目前公认统计最准确的一次,得到结果2007年全国危废产量4574万吨,而当年统计年鉴口径产量1079万吨。因此,行业形成了普查口径/年鉴口径=4.24的经验比例。随后由于2011年我国危废统计口径由10kg以上,扩大至1kg以上。我们据此对参数进行修正,估算认为2016年我国实际危废产生量约1.2亿吨。

按照2016年约1.2亿吨危废产量核算,产能缺口约为50%,而实际综合利用+处置率约25%。其中显著的差距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环评通过难度较大,无害化产能稀缺。受制于选址困难、环评审批难以通过、执法不严格导致危废收储率低等因素,我国危废处置项目形成产能难度较大。危废处置的核准资质中,按照资源化与无害化两种区分,其中无害化资质的稀缺性与盈利性更强。保守预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危废中,约40%危废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置。在危废资质总量少于处置需求的大背景下,无害化处置能力尤其不足。

综合处置中心项目,产能结构错配。危废处置企业获得的经营核准,不仅规定了资质总量,还细化到46大类中的479小类中每一类的规模上限。而实际危废收储的类别结构,与资质的类别结构匹配性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尤其对于某些早期危废项目,资质申请之初未对当地产废特点做详细调研,导致产能结构与处置需求不匹配,产能利用率难以突破50%。随着行业精细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资质申请与需求匹配的意识逐步加强,新投产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已有部分企业将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危废处理行业的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危废处理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危废处理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41 q2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温程辉
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2539057
关注
1042
文章
78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