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许小年炮轰牛市逻辑”是谬论吗?

分享到:
20 张平 • 2015-06-09 10:00:07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017G0

继6月5日,上证综指突破5000点后,6月8日又站上了5100点大关,与2014年7月22日行情启动时相比沪指已经涨了144%;深证成指同步上涨了140%。创业板指数同步上涨了288%,此前该版块一度还站上了4000点大关,市值突破了5万亿。股市在短期内走得如此疯狂,牵动了诸多专家们的心。

就在稍早之前,经济学家许小年在一次大会上演讲时,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看法。在许小年看来,中国经济下滑,是前几年透支了的结果。过去那种盲目GDP用印钞、借债发展的模式已经逐步失效。在谈及疯狂股市时,许小年认为,没有理论可以解释股市的疯狂,除了凯恩斯的动物精神。这次股市狂潮,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面对许小年的言论,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批驳,这些人表达了二层含义:其一,许小年对经济的看法貌似理性,实则照抄照搬、邯郸学步的“无病呻吟”,是与中国正在推进的改革相脱节。而许小年对经济悲观评价是 “唱空中国”论调的新变种。其二,在谈及股市行情时,学者们认为,“改革牛”行情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而目前通过资金杠杆入市的资金不多,不会形成什么灾难性后果。

一边是理性严谨的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经济和股市提出的担忧。希望冀此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而另一边是“乐天派”学者对此的严厉回驳。认为中国经济和股市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绝不会发生像许小年教授所说的:股市迎来大灾难,中国经济无法走出困境的局面。那么笔者就摘录了许小年的几段语录,来分析一下他讲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许小年语录一:经济的下滑乃是前几年透支的结果。过去追求GDP用印钞、借债发展。地方债务风险,目前的政策,实际是用长债换短债,推迟还债的时间而已。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下滑是主要是旧的经济增长方式(房地产+基建投资)已经消褪,而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高新技术+PPP)还没有及时跟上所致。这是经济的客观规律所趋使。而官媒所说的主动调低GDP增速之类的话,也只是给自己的脸上好看一些罢了。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经济快速下滑,当时的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10万亿天量信贷,力图稳增长。但是后面有更大的地方政府投资也随之而上。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局面。鉴于2015年将有4.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到期,为了避免发生债务危机,中央政府不得不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将1.6万亿短期的地方债务换成长期的债券

但是不管怎样,债务延迟总归还是要还本付息的!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根本没有任何改善的迹像。其一,基建项目投资时间长,回报率低,无法用这样的回报率来偿还债务。其二,土地财政开始大幅下滑,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开始面临挑战,所以许小年教授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担忧并非是空穴来风。

许小年语录二:股市牛在转型、一路一带等等说法。荒谬离奇!这是吹着口哨走夜路给自己壮胆。不愿意再写文章批了。目前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解释目前的股市疯狂。除了凯恩斯的动物精神。我们这个民族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民族。造成跟风。

“许小年炮轰牛市逻辑”是谬论吗?

笔者认为,本轮股市上涨,既可以说是改革牛,也可以说是资金牛,但更确切点说,应该是萧条牛。在一般情况下,社会资金都倾向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有长期而有稳定回报的,而股市赚钱效应只是暂时的,当实体经济机会比较多的时候,资本肯定首先实体经济,因此实体经济繁荣之时,牛市也难以出现。而实体经济衰败之时,企业不愿意投资,资金才转战股市,所以实体经济越差,股市越好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个荒诞的景象,一边是各行各业处于萧条期,无论是PPI、PMI、CPI,还是外贸数据、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另一边却是股市热火朝天,大家觉得搞实体经济无利可图,社会资本都转战股市。不过,由于本轮股市的疯狂上涨,已经没有理论可以解释得通了,牛市的疯狂过后,肯定是泡沫被剂破后的风险和痛苦。

尽管一些学者很希望这种疯牛行情一直延续下去,甚至认为全民杠杆也合情合理,但是股市这样的疯狂下去,损害的不仅是中小投资者,还有中国经济,所以不知道此轮疯牛行情要损害多少家庭的幸福,改变多少人的命运啊!

许小年语录三:想问:股市融的钱是否进入实体经济?放眼望去,没有比股市更赚钱的。股市融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公司财务基本原理:股本资金成本比债务资金成本高,因为承担更高经营风险。这种说法开玩笑。大家都把自己资金当成0成本资金。股市赚不到钱。因为拿钱走的从来没有想到给股民高的回报。人为扭曲,造成企业乱投资,造成过剩产能。

笔者认为,中国产能过剩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在股市圈到了钱,不是躺在银行里面生息,就是继续扩大再投资,这样可以为股价上涨提供想像空间。另一方面过去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投资来拉动,而一旦政府投资力度下降了,市场需求马上萎缩,产能过剩矛盾就会十分突出。总之,产能过剩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是没有的,但在中国问题很严竣,靠一带一路来输出过剩产能,输出的量很有限,短期内难以产生效果。

迄今A股市场后面排队上市IPO的企业超过数百家,因为与向银行借款或债市融资相比,股市IPO的融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股市市盈率又这么高,在这种情况下,不想上市的企业脑子有问题了。所以在一个只知道融资圈钱,鲜有现金分红的股市中,只能是一个投机市,当投机的疯狂劲头过后,新一轮更大的熊市就等在我们面前了。因为股市本身不产生任何财富,只是每天在上演击鼓传花的游戏。

许小年语录四:企业自己要思考:企业目前如何转型。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主要是不知道怎样转型)。造成企业转型的障碍:过去的成功,希望过去的成功可以无限复制。(转型不是转行)过去很多成功要素是低成本扩张(人员、土地、技术)以及可以抢占的市场。但是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抢占市场,已经没有未饱和的市场了。企业成功的关键是研发和创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

笔者认为,在经济形势一片向好,企业不愁没订单做时,大家想不到转型,所以我们错过了很多转型的机会,而到了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行业恶性竞争激烈时,再想转型恐怕为时已晚!所以才有像东莞那边很多知名手机装配企业因不转型而大量倒闭的现象,但同样也有像原来高档餐饮的湘鄂情转型到互联网企业失败的案例。

那么我们的制造企业该如何转型呢?我觉得各行业的情况不同应该区别对待:第一种是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效率提高转型,像富士康那样将人从繁重枯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由机器人臂取而代之。另一种是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产业转型。比如我国的钢铁行业虽然产能过剩,但是高铁、航母等领域使用的高档钢板还是依赖于进口。第三种是企业以打通下游产业的方式转型,比如这些年煤炭行业经营困难,企业可以向下游煤化工领域转型。总之只要能发展壮大自己,就算转型成功。而目前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盲目乐观的人是非理性的。

许小年教授的言论客观的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担忧,要远比那些直喊中国经济很健康,中国股市涨上万点的专家学者要务实得多。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期过程中,盲目乐观和悲观都是不可取的!改革红利的释放需要时间和空间!而股市如果走的是慢牛行情,那么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但是现在股市涨得越来越离谱,总市值已经超过GDP,一旦泡沫破裂,那对中国经济和金融无疑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在大家热血沸腾、盲目乐观的时候,听听不同的声音有什么不好呢?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张平
高级经济师,知名财经评论家
828205
关注
364
文章
243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